找到相关内容262篇,用时90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贝叶经的历史与现状

    、《印度佛教》以及一些经疏。   (二)建国初期:金陵刻经处整理玄奘全集。   1950年,北京成立了现代佛学社,出版了《现代佛学》月刊。三时学会编纂了《汉藏佛教词汇》《亚洲各国佛教史要》等资料...蔡愔、博士秦景等12人到天竺国(今印度)去请教佛法。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西天取经。他们从天竺请来了两位佛教大师,竺法兰和迦叶摩腾,同时用白马驮回许多写在贝多罗树叶上的佛经。汉明帝按照天竺佛寺的模样在洛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392282517.html
  • 人间佛教理念的发展历程

    宏阐中期佛教行解(以龙树为菩萨典范,但须防梵化机),摄取后期佛教确当者”的取向(《印度佛教》)。太虚大师“人生佛教”理论,经过印顺大师的发展,其教理依据已立于磐石般不可动摇的根本之上,厥功甚伟。...大师毅然担起佛教革新的重任,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。为此,他在致力于整理僧伽制度实践的同时,努力回溯佛法本源,以寻求推进佛教革新的根本性依据。最迟在1915年,太虚大师就找到了大乘佛教源:人乘法,主张...

    濮文起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17485196882.html
  • 民國早期顯密佛教衝突的探討

    完成的《印度佛教》一書,便將這種想法表露無遺。在該書序言中他提到,中國佛教原已經受困於圓融、方便、真常、唯心等說而奄奄一息;加以神秘、欲樂法自西藏流入,更形欲振乏力。他認為密教以龍鬼的神秘成份隨著...收入藍吉富主編《現代佛學大系》51冊,彌勒出版社,臺北,1984年,pp.639-40。註24:見氏書《印度佛教》,正聞出版社,臺北,1985重版,p.325。註25:同上,p.305。註26:碧松...

    梅靜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22139451.html
  • 佛在人间----印顺导师「人间佛教」的分析

    文化出版社,        1979,页27~58。又见印顺导师,《印度佛教》        ,台北:正闻出版社,1985( 2版),12~15章。]    (注 15) 引见《六十年》,页 9。 ...顺导师,而是《    海潮音》杂志社、慈航法师,以及法舫法师等人(注20)。由    於文献的收集不易,这些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    (注 19) 引见《印度佛教·序...

    杨惠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41839594.html
  • 人间佛教理论的建构与运作(上)

    “本人观察佛法五乘共法、三乘共法及大乘不共法,原为一贯。”(《本人在佛法中意趣》)其次,印度、中国大乘佛教基本经典《解深密经》、《弥勒上生经》、《法华》、《华严》、《维摩》...一切,都应“组入佛法新体系中,不应偏废。”(《再议印度佛教》)太虚强调,他所主张的革新佛教“是以佛教为中心,而适应现代思想文化所成的新佛教”,如&...

    邓子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41839595.html
  • 佛教史地考论(一)

    史』。印顺附记。   一 绪言   中国佛教,源于印度佛教,流行于中国民间。源本于印度,故印度佛教思潮演化,与中国佛教有密切影响。流行于中国,故中国民族动态,与中国佛教有相互关涉。必合所源承佛教、所流行中国以观,庶足以见中国佛教真。   中国佛教流行,且千九百年。自其承受于印度者言,可分为二期:一、汉、魏、两晋所傅,以「性空」为本,兼弘大小乘,相当于印度佛教中期。二、南北朝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62840514.html
  • 华雨香云(五)

    导师,大师同意我去。从此,演培他们称我作导师,一直到现在。   卅二年夏天,我的『印度佛教』出版,引起了与大师的长期商榷,也可说长期的论争。问题的重心在:我以为大乘佛教,先是性空唯名论,次是虚妄唯识论...表示不同的意见。然而,大师的『评印度佛教』,积压了一年多才发表,生怕本书的发行受到影响。『中国佛教史略』,大师特为介绍于正中书局。大师对于言论自由、思想自由的精神,容忍异己者的雅量;对于好学者的鼓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64040527.html
  • 略说松本史郎对于“禅”的误解

    莫昧瓶盆,金无厚薄;性量三三,麻绳蜗角;疑成弓影,病惟去惑… ”[18]此种说法近人多难信服,然在佛教六道、十法界理论框架内,是可以自圆其说的。 印度诸宗教皆信六道轮回,而淡化人间史。僧人印顺秉承人本思想写《印度佛教》,这是一部人间史的写作方法,曾经受到了太虚的强烈批判。松本和印顺的观点有相似性,但是比印顺走的更远。  3、无分别智的基本含义  依《成唯识论》等经典论述,无分别智略有三类,其一是加...

    孙劲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30841726.html
  • 太虚大师年谱(六)

    备立碑于吉桃佛塔(访记)。三日,大师去观音亭,参加旅缅华侨佛教妇女促进会成立大会。晚,应印度俱乐部邀讲“国际和平”(访记)。八日,大师参观巴利文学院;学院赠巴利文三藏为纪念(访记)。九日,别中缅友人与信...那教寺(访记)。十六日,出席印度文化协会。大师加入为永久会员。次出席孟加拉佛教欢迎会。印度国民大会领袖波史,以车来欢迎晚餐。波史与大师谈,颇感赞助中国有心,而限于政治未获自由,仅能作同情表示──印度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5841931.html
  • 民国早期显密佛教冲突的探讨

    佛法末流,在他1942年完成的《印度佛教》一书,便将这种想法表露无遗。在该书序言中他提到,中国佛教原已经受困于圆融、方便、真常、唯心等说而奄奄一息;加以神秘、欲乐法自西藏流入,更形欲振乏力。他认为...回应呢?一般对于汉藏佛教的冲突总是笼统地以「显密争」来诠释两者的关系,却很少深入分析所谓显密争的原因及内容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本文采用历史文献的分析方法来探讨民国前期的显密冲突。  本文主要参考...

    梅静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3642167.html